我們常常講的三駕馬車,叫做消費、出口和投資,就是在1998年形成的。當這三駕馬車形成之后,中國的整個經濟形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。
中國非常意外地出現了一個非常新興的行業叫互聯網。發現今天中國的很多著名互聯網企業,比如說新浪、搜狐、網易、百度、騰訊、阿里、360、京東、盛大,全部誕生在1998年的二季度到1990年的四季度。這一波企業家的年齡,最大的是1964年的馬云和張朝陽,最小的是1974年的劉強東,他現在已經和90后打成一片了。
房地產這一撥的老板基本上是1945-1965年,互聯網的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這一撥人,而80、90后是第三撥人,未來會把第一第二撥集體的干掉。
今天很多的朋友們覺得很困惑,因為今天我們面向未來看,錢在哪里?整個資產,整個產業進入到了新的迭代狀態。我認為錢在這四個地方:新實業、新消費、新金融、新城鎮化,這四個行業將統治起碼十年。當年的吃穿用和出口、消費、投資,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。當年的每一個行業都是空的,你只要沖進去就可以賺到錢。沖進去靠什么呢?靠兩件東西,一個是成本優勢,只要能夠很低的價格拿到土地,偷漏稅收,形成龐大的優勢。過去30多年就這么走過來的。
今天之所以很困難,最大的問題是成本優勢沒有了。我前兩天去富士康做調研,過去五年里面,富士康年均工資增長13%,最大的代工是蘋果,未來在中國五年內,富士康要做一百萬臺機器,替代生產線上的生產產能。我們還能夠很自由的偷稅漏稅嗎?很困難,政府也很缺錢。我們還能夠任意污染空氣嗎?不能。
過往的一個從無到有,野蠻生長的時代結束了,一個投機主義、冒險為主的時代已經結束了,未來的都是“新”,說明中國未來的十年變革是建立在存量的上面,全世界能夠想象得到的。過去中國在全球制造業比重超過了美國,今天中國所有做制造業的老板,整天惶惶不可終日,規模越大越麻煩。消費產生變革也非常的厲害。三年前人人討論萬達模式,萬達上個禮拜宣布萬達百貨34家被關掉,你能想象三年前大家都在學萬達模式,現在萬達模式卻老化了。